【湘潭日报】“80后”热心店主陶美华: “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们饿着!”
2023-04-03 10:47:52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陶妞 |         


陶美华在亲园残疾人托养中心教孩子们做包子。

本报记者 陈颖

6年时间,为自闭症学校孩子免费提供早餐1.4万余份;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为养老公寓40余位老人连续供应一个月的爱心早餐……一串串数字背后,承载的是“80后”热心店主陶美华的一份爱心坚持,她用热腾腾的早餐传递着这座城市的爱与温度。

敢拼的“湘妹子”

陶美华出生于浏阳市澄潭江镇一个小乡村,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7岁的陶美华早早挑起了家庭重担,借钱在当地开了家小餐馆。虽然年纪小,但陶美华勤快利索,每天不到凌晨5点就起床准备,在她的努力下,餐馆生意小有成就。

2007年,陶美华与丈夫王立中相识相爱,随丈夫一同来到湘潭发展。来到湘潭怎么干?“我父亲原来做包子的,做了10多年,我也学了手艺,就干这个。”经过精心准备,2008年12月,陶美华的包子铺开业了。

“一个细妹子开包子铺,长不久!”小店刚开业不久,邻居们觉得陶美华太年轻,吃不了开店的苦,肯定扛不住。

“说我干不好,我就偏要干好!”陶美华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每天凌晨2点就开工,一天下来要忙16个小时,至少做3000个包子。

做包子不仅要勤快,味道好是关键。为保证好味道,陶美华坚持每天采买新鲜猪肉和蔬菜调馅,在食材上半点不敢马虎。“不新鲜的食材我宁可倒掉,也不会再卖出去。”渐渐包子味道好、肉质鲜成了陶美华店铺的“招牌”,陶美华的生意越发红火,店铺数量从1家渐渐扩至7家,邻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顾好了自己的小家,陶美华开始将目光投向需要帮助的人。“家里以前做花炮生意,周转困难时,很多人帮了我们一把,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对陶美华来说,传递爱心是她一直记挂的事。

2014年,陶美华加入了湘潭市义工联,开始关注独居老人。端午节和春节期间,陶美华都会带上自己做的包子、粽子和慰问品去看望他们。

“小陶很热心,多谢她总是记挂和关心我,多亏了她,我如今开朗了好多。”李爱兰老人说。李娭毑是岳塘街道瓦窑塘社区一名独居老人,2021年5月,正逢她80岁生日,陶美华与社区志愿者一道过来看望,还特地送上了生日蛋糕,让李娭毑度过一个热闹又暖心的生日。

在陪伴中,老人们灿烂的笑容,深深印在陶美华的脑海里。也许是因为这样,直到现在,陶美华一直还在持续关注他们,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他们。

每周四的“特殊礼物”

揭开蒸笼,水雾氤氲,一个个洁白的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3月23日,星期四,位于岳塘区峨眉路的一家早点铺门户紧闭,但在店内,陶美华已经忙碌了一早上,她要赶在8点前,将一份份包子送到湘潭市亲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的自闭症孩子手中。从2017年5月开始,每周四,亲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孩子们都会收到这样的特殊礼物。

“我就想让这些孩子每周都可以吃上热腾腾的早饭,只要我还在做包子,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们饿着!”陶美华坚定地说。

6年里,陶美华为孩子们送上了1.4万多个包子。

除了送包子,每一年陶美华还来这里教孩子们做包子,为托养中心的孩子们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包子铺的“特殊帮手”

在陶美华的店里,有两位来自托养中心和特殊学校的孩子。琪琪(化名)和佳佳(化名)都是聋哑人,通过培训,如今成了店里的“多面手”。

然而,刚来店里时,两个年轻人并不是这个样子。由于缺乏安全感,佳佳和琪琪起初都比较生分、羞怯。为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陶美华一遍遍耐心地教他们打包和炸油条,通过手势或者手机打字来关心他们的生活。一次,佳佳的妈妈因交通事故住院,陶美华知道消息后,特地跑去医院看望。在一次次温馨陪伴和真心相待下,佳佳终于向陶美华敞开了心扉。

“陶姐是我的老板,更是我的老师。”佳佳这样写道。

从“淋雨人”到“撑伞者”,陶美华说:“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爱心在循环,善良被传递,哪怕是微薄之力也要去帮助别人。”

2021年,陶美华当选岳塘区人大代表,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这位敢闯敢拼的湘妹子,正以新的身份行走在爱心路上,播撒爱的种子。

责编:陶妞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