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永州血鸭店里的“特殊”家人
2025-11-04 08:26:07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本报记者 郑镱慧子 通讯员 张孟成

在湘潭市岳塘区鹤鸣巷的“永州血鸭”店内,常能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画面:21岁的杨铏锦(昵称小锦)熟练地擦拭桌椅、招呼客人,店主杨文光则在旁轻声指导,眼中满是关切。这对形同父子的两人,其实并无血缘关系。一段超越亲情的守护故事,在这家烟火氤氲的小店里已静静延续多年。

故事始于一份郑重的承诺。小锦出生于2003年,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三级),心智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018年,担忧儿子未来难以融入社会的小锦父亲,专程找到在株洲经营餐饮的发小杨文光,恳请他为小锦谋一份合适的工作。杨文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承诺从此成为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20年,小锦的父亲不幸病逝,而杨文光的餐厅也因经营困难关闭。即便如此,杨文光始终没有放弃对小锦的照顾。他多方奔走,为小锦在亲戚店里找到工作,坚持带着他锻炼社会生存能力。2023年,当杨文光在鹤鸣巷重新创业开设永州血鸭店时,他第一时间将小锦接到身边,全面承担起照顾其衣食住行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年的诺言。

“小锦,见到客人要主动问好,声音再响亮些!”“切辣椒要慢一点,小心别伤到手。”这样的叮咛每天都在店里回响。考虑到小锦的特殊情况,杨文光夫妇从穿衣洗漱、整理内务等基本生活技能教起,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学习服务礼仪和洗碗、切菜等操作。面对小锦有限的学习能力,杨文光展现出极大的耐心——一个简单动作往往要重复数十遍甚至上百遍,他却从未有过一句责备。

“起初他就像一张白纸,如今不但能做好基础工作,连辣椒炒肉都会做了!”说起小锦的进步,杨文光语气中满是欣慰,“没什么诀窍,就是多些耐心、多些鼓励,握着他的手一遍遍练习。只盼着他能多掌握些立足社会的本领。”亲友们常打趣道:“你教亲生儿子都没这么费心!”事实上,杨文光夫妇早已将小锦视如己出,不仅常为他添置新衣、烹制可口的饭菜,还会带他外出游玩。

如今的小锦早已褪去曾经的生涩,不仅能熟练完成店内各项基础工作,还会主动招呼客人,遇见熟识的街坊会热情问好,赢得不少顾客的称赞。这份守护更是双向的——泡姜茶时,小锦总会为杨文光特意留一杯;需要服药时,他会提前备好温水和药品。这些细微的关怀让杨文光倍感温暖。“我最喜欢在饭店里,洗碗、切辣椒……喜欢他(杨文光),对我好……做什么都开心。”小锦用断断续续的话语表达着内心的喜悦。

店员张先生感慨:“老板特别有爱心,关心小锦的吃穿住行,经常亲手帮他整理衣服,细致得就像对待亲儿子。小锦也很听话,从来不惹事。”

“开饭店其实很辛苦,原本我打算退休了——家里的经济条件足够我们老两口安享晚年。”杨文光坦言,“但一想到小锦,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只要店铺还在,小锦就多一份保障,既能继续学技能,也有稳定收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够健康平安,掌握基本自理能力,靠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活自己。”

一诺千金,风雨无悔。杨文光用超越血缘的大爱,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路,也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中邻里互助、诚信友善的真谛。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