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11月3日2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时至深秋,气温渐低。10月27日清晨,家住湘潭市岳塘区书院路街道新塘社区的赵东让老人裹着外套,来到楼下的华菱线缆工业主题公园,和几位老友打太极拳,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清新。
谁能想到,老人脚下的这片土地,几个月前还是一个杂草丛生、堆满垃圾的角落。如今,这里成了居民每日相聚的温暖场所。
【时代命题】
百姓“出门无处去”,城市绿地难寻,怎么办?
今年79岁的赵东让,在新塘社区住了20多年。他回忆,马路对面曾是一块闲置地,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废弃的建筑板、碎砖块和生活垃圾混杂其间,夏天蚊蝇成群,雨天泥泞难行,居民颇有怨言。
“想下楼打套太极,路边灰尘大,车来车往不安全;想去远一点的公园,还要坐公交,想想也就作罢,只能闲在家里。”赵东让告诉记者。
10月29日,岳塘区岳塘公园,4位舞蹈爱好者在手机上观看自己的跳舞视频
赵东让的无奈,曾是岳塘区不少居民的共同困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空间日趋饱和,公园绿地稀缺,“出门无处可去,绿地难寻”,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陈安娜的孩子刚满3岁,她最大的烦恼是“无处遛娃”。“商场游乐设施费用高、空气不流通;小区里太狭小,孩子跑不开。我们最渴望的,是家门口有一片安全、开阔的绿色空间。”陈安娜说。
荷塘街道荪湖生态公园周边的居民,也有类似的困扰。在这里住了半辈子的谢顺清坦言:“这里原来是竹埠港化工区的一条臭水沟,一到下雨天,垃圾漂浮,臭气熏天。”这片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水域,一度成为居民想要远离的地方。
地处湘潭市中心城区的岳塘区
一面是城市快速发展后留下的“边角料”“疤痕地块”,一面是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高品质户外活动空间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当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如何“精打细算”利用每一寸土地,回应百姓“出门进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的朴素愿望?
【政府作答】
将城市“碎片空间”变为精致“口袋公园”
连日来,记者几次经过华菱线缆工业主题公园,发现这里绿树成荫、碧草如茵,散步、遛娃、小憩者络绎不绝。
新塘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齐俐说,这里原来是破产改制企业湘潭电缆厂(今“华菱线缆”)的一块地,近几年闲置荒废。今年2月,书院路街道、新塘社区、华菱线缆三方携手,对该地块开展集中整治,推动其改造升级。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华菱线缆工业主题公园进行大清扫(喻钰 摄)
施工方不到1个月就完成主体建设,3月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新塘社区发动辖区单位、物业单位及志愿者等,常态化对公园进行卫生清洁。书院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光波指着干净的草坪说:“每月至少大清扫5次,公园里几乎看不到垃圾。”
距离华菱线缆工业主题公园13公里的荪湖生态公园,在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后,通过抢抓老工业区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契机,完成了华丽转身。公园以“鱼游春水,兰芷汀洲”为主题,集健身、游乐、赏花、休闲为一体。
经过治理后的荪湖生态公园,面貌焕然一新(陈旭东 摄)
“我们把渠道里的水泥、硬砖等全部换掉,从上到下给排污渠做‘大手术’。最上层是透水砖,下面依次是透水混凝土、级配碎石和盲管。雨水落下来,能迅速下渗、收集、净化,补充地下水,告别内涝,这也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10月27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沿途,湖边种植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随风摇曳,成群的水鸟不时掠过水面。
“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小区游园和街旁绿地建设,提质改造社区公园,丰富城区景观空间”,这是《岳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绘制的蓝图。该区城管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一平说,这5年,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留白增绿”,岳塘区将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碎片空间”转化为43个“口袋公园”,全区绿地面积累计超8万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触手可及。
4月17日,无人机镜头下的岳塘区百亩湖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陈旭东 摄)
一座公园想要发挥作用,前期靠规划,后期靠管理。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岳塘区委书记曾志君介绍,通过“区级统筹、街道落实、社区协同、居民参与”四级联动机制,岳塘区的“口袋公园”摆脱了“一年新、两年旧、三年破”的窘境,持续焕发活力与魅力。
【百姓评卷】
“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微度假’”
这份“十四五”民生答卷成绩如何?记者走访发现,老百姓用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生活日常,投出了一张张“赞成票”。
傍晚的荪湖生态公园,是人们释放压力的“能量场”。10月27日,在大型国企忙碌了一天的王志恒,换好运动装,沿着彩虹般的透水绿道,开始5公里慢跑。“大家都说‘公园20分钟效应’,亲身体验后,发现确实如此。”王志恒说,在“口袋公园”跑上一圈,呼吸着青草的味道,比在家刷手机解压太多。他由衷地赞叹道:“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微度假’!”
荪湖生态公园内,候鸟在水面上停留(陈旭东 摄)
不远处,居民谢顺清耐心地教孙女辨认公园新栽种的鸢尾花与美人蕉。她说,这条以前让人捂着鼻子快步走过的臭水沟,如今成了每个傍晚流连忘返的地方。
华菱线缆工业主题公园,则是赵东让和老伙计们的精神家园。“将军!”10月26日傍晚,赵东让中气十足地落下棋子,石桌周围爆发出一阵喝彩。夕阳透过银杏叶,筛下金色的光斑,洒在棋盘上,也洒在他舒展的眉宇间。“每天来这里活动活动,身子骨硬朗了,心情也敞亮了。”赵东让端起茶杯,惬意地喝了一口,笑着问记者:“你看,我像不像快80岁的人?生活环境好,我们越活越年轻咯!”
小朋友在家长看护下,在岳塘公园滑滑梯
周末,女儿萌萌和几个小朋友在岳塘公园滑梯上爬上滑下,陈安娜站在一旁,笑着用手机记录这一刻。她欣喜地说:“家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成了孩子的自然课堂、邻里的社交客厅,这种幸福感,真真切切!”
城市“精梳妆”,百姓看在眼里,爱在心头。年近古稀的退休工人鄢电城,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每天都要到岳塘公园巡视几圈。
社区在“口袋公园”内对老年群体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喻钰 摄)
“以前电动车、共享单车随意穿行、乱停乱放,好好的草地被轧坏,看着就心疼,还存在安全隐患。”鄢电城指着公园入口处新划设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对记者说,“我们成立了护园队,每天轮流上岗,维护公园秩序。大家都形成了习惯,像爱惜家里的客厅一样爱护公园。”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湖南日报
“面包妈妈”黄文韬: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
老细屋里&崔老板蟹钳:强特色、优服务、树标杆,推动“吃在湘潭”品牌火起来
书香岳塘:畅游书籍的海洋——小谷吖循环书仓
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