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城书院纪念碑亭。(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纪念碑背面详细记载了当年长沙“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主持紧急会议的那段历史。(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走进革命文化遗址”系列报道⑨
地理位置
岳塘区双马街道吉安路社区(原櫈桥村学嘴组内)
红色故事
霞城书院为湘潭三大书院之一,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总建筑面积2836.48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书院内建櫈桥学校,古书院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不同程度的损毁,2008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古书院已荡然无存。
该书院是长沙“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主持紧急会议遗址。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日军沿粤汉铁路继续南犯。10月29日和11月2日,蒋介石两次在长沙召集部分高级将领商讨战局,确定长沙失守时以彻底破坏的方针。按照蒋介石的旨意,长沙军警在各主要街道放置汽油及各种易燃物,并决定在日军逼近长沙50公里时点火。11月12日深夜,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守候各处的放火队员误以为是放火信号,便一齐点火。一时间城中大火四起,全城一片火海,大火持续两天两夜,五六万栋房屋被烧毁,3000多名居民和抗敌伤病员被烧死,史称“文夕大火”。
13日清晨,周恩来和叶剑英率领工作人员冲出火海,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撤往湘潭。此时,郭沫若及田汉、冯乃超、洪深等文艺界人士率领抗敌演剧队来湖南,正遇上长沙大火,也与周恩来、叶剑英一路撤往湘潭,来到霞城书院,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突变的形势和采取制止在湘潭发生纵火事件的措施。
会议决定立即动员抗敌演剧队赴湘潭街头开展宣传演出活动,以稳定人心,嘱田汉等布置撤退到湘潭的机关工作人员设法救济来湘潭的长沙灾民,找驻潭的200师师部查问长沙纵火事件,要求杜聿明师长采取措施,制止在湘潭纵火。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