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打伤的究竟是什么
2022-06-14 10:28:16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周冠成 | 作者:刘雨娇         

文/刘雨娇

6月10日,网络上曝光的一段监控视频,宛如一点火星落入柴堆,瞬间点燃民众的公愤。视频中,在河北唐山市路北区的一家烧烤店中,一名女子因拒绝陌生男子的纠缠和骚扰,与其同伴都遭到该男子及其同伙的暴力殴打。

据两段监控视频显示,男子及其同伙的暴力殴打从室内转移到室外,包括拳打脚踢、拽头发拖行、多次踹头部等,施暴过程持续了将近四分钟。

现场视频在网络中传播开后,激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愤慨,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纷纷发声评论,谴责施暴者。

6月11日下午,据唐山警方通报,唐山打人事件最后一名外省籍涉案人员已在江苏被抓获,该案九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

此案引发激烈的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事件。在唐山这起打人事件中,施暴者践踏道德、无视法律,骚扰并殴打无辜女性,打伤的不仅是受害者,还有民众的安全感。

事件打伤了民众的安全感。女性在“缺乏安全感”上处于弱势地位,且暴力的受害对象存在不确定性,这直击公众的痛点。受害女性与同伴在正规店面就餐,穿着打扮不存在曾被舆论诟病的“暴露”,只因和施暴者在同一家店,就成了被骚扰、被伤害的对象,这种情况极大的伤害了公众尤其是女性的安全感。在这起暴力事件中,人们再次看到了长久以来女性面临着更容易受到侵害的事实。

当人们不知道何时何地会遭受言语骚扰和暴力侵害时,当人们被伤害却无力还手时,最普通最平常的公众安全感将被狠狠击碎。案件中受害者面对暴力伤害毫无还手之力,即便如此,施暴者仍然没有停止暴行,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伤害,让公众怒不可遏。受害者是社会上最普通群众的代表,每个人也都是普通人中的一员,都是血肉之躯,同情他人就是同情自己。网络中不断呼吁的“她即是我,我就是她”,也正是公众安全感被打伤的证明。

打伤的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公共道德是由社会全体成员普遍认可并遵守的道德标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则底线。令公众愤怒的是,唐山事件中行凶者的蛮横凶暴和“无所畏惧”,公共场合骚扰女性并对其大打出手。在众目睽睽下,不顾人来人往,暴力的拳头落下,猖狂的叫嚣响起,打伤的是生而为人的道德底线。

除了现实的暴行外,失去理性的舆论也同样是伤人的暴行。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媒体平台,经常充满浮躁与戾气。部分网民是关心事件本身,而部分网民则是把网络当做自身情绪的解压阀和发泄桶。在此次打人事件中,微博本应该是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看法的网络平台,却成为了公众情绪的集中输出地。在群体感染机制的作用下,负面情绪在微博上以异常的速度快速传播,一些网民不顾道德约束“打嘴仗”,相互攻击伤害了清朗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道德的底线。

打伤的是法治社会的尊严。何谓法治社会?普通人眼中的法治社会,就是作恶多端者能够受到应有的惩罚。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从施暴行为、作案动机和施暴者身份背景来看,公众极易将其与黑恶势力相关联。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已久,虽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可能存在“隐秘的角落”。在法治社会里,仍有人野蛮暴力,当街行凶无所忌惮,便有言论猜测:打人者究竟是漏网之鱼还是有所依仗?

光明日报在评论唐山三次热搜背后的共性问题中提到,这三次社会事件,背后都是社会治理的失效,都隐喻着“法”的威信在一个地域间的流失。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当一个社会丧失法治的尊严,法治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也会被忽视。法律一定要捍卫人的尊严,任何践踏人格尊严的行为都应该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打人事件打伤了法治社会的尊严,不知需要多久才能使伤口愈合。

那么,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留下的社会创伤该如何疗愈?首先,官方表明立场态度,依法严惩施暴者,是回应社会舆情的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同时,各媒体应该及时发布事件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并积极引导公共舆论,消解负面情绪,而不是紧盯热度,乱上添乱。最后,在从严从快依法惩处施暴者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舆论审判,使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肃清沉疴、疗愈伤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全社会和广大民众共同见证和参与的过程。

责编:周冠成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