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白玉
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有这样一群人,从疫情防控“第一枪”正式打响后,便如战士接到命令,冲锋在前,用爱与担当为隔离对象筑起健康安全防线。近日,我们采访了湖南工程学院集中隔离点的部分工作人员,倾听他们温情守护隔离对象的故事。
多重角色集一身,多种责任扛在肩
湖南工程学院隔离点于7月24日上午正式启用。由岳塘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5名干部职工、2名公安人员以及4名医务人员组成的11人服务团队随即投入到战疫之中。
由于隔离点设在学生公寓,相比于酒店等隔离点,条件相对简陋。这里没有电视,没有Wi-Fi,活动空间也偏狭小,隔离对象睡觉还须爬到书桌上方的高位床上。而在累计隔离的150多人里,年纪最大的已经75岁,其中还不乏身体疾病或家庭情况特殊的人员。
“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管理员,更是服务员,同时还要做好心理辅导员。”岳塘区建设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郑博文是该隔离点的主要负责人。他深有感慨的一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多重角色和肩上的多种责任。
无论是负责隔离对象信息的采集、核对、分类、上报,还是隔离对象住房的安排、生活物资的保障,或是环境打扫、消杀、物资回收等,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是,采访中大家都说:“我们每个人眼中都有活。我们既分工又合作,从不推诿,更不计较。”
“隔离对象有所求,我们就要有所应”
“不同的隔离对象,其诉求也不尽相同。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安心隔离,是我们的责任。”建设路街道应急管理站工作人员尹利红曾担任过社区党委书记,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据她介绍,隔离对象中有一对老年夫妇,因年纪较大,无法爬上高位床休息。服务团队便紧急购置了两张行军床,并由医护人员抬着爬上五楼送到他们的房间。了解到老人血糖有点高,平常饮食相对清淡,尹利红又和队友们特意叮嘱送餐点为他们单独多准备一份小菜。
隔离对象中,还有一家三口。由于丈夫病退、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很年幼,家庭经济相对拮据,进来时只交了一人的餐费。一开始,隔离人员因未接到相关部门对这一情况的具体处理意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配送了一份饭菜。男主人顿时情绪失控。尹利红和队友迅速了解具体情况,并隔空对话进行安抚,同时将工作人员的两份饭菜火速送到他们的房间。了解到这一家人的难处后,随后的日子里大家依旧每天将两份工作人员餐送到他们房间,自己再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
“您好!我有滑膜炎和腰椎间盘突出,上厕所时实在蹲不下去,可否帮我找个简易的坐便凳?”“您好,我有一个外卖,能否帮忙接一下?”……每天,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服务团队都尽心尽力帮忙解决,真正做到隔离对象有所求,服务团队有所应。
“我们都是不停旋转的陀螺”
“在这里,大家几乎都没有什么作息概念,工作到凌晨更是常事。”大家笑称,每个人都是集中隔离点不停旋转的陀螺。
隔离区只有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和消杀人员可以进入,袁树娟就是其中一位。由于没有电梯,五层楼的隔离点,4个医护人员每天要爬上爬下无数次。他们不仅要将新进来的隔离对象安排好,而且所有人的一日三餐全靠他们提上楼并派送到位,产生的生活垃圾、医废垃圾等也是他们徒手提下来。而隔离对象的生活物资、外卖和家属送来的物品等,也全部由他们送到每个人的房门口。不仅如此,隔离对象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也必须是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气温高,厚厚的防护服刚穿上身,人就开始暴汗了。”医护人员袁树娟说,一天下来,自己身上几乎没干过。每当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而同为医护人员的李春艳,今年已近50岁,一个班下来,虽感身心疲惫,但当领导、同事们电话慰问她时,她总是笑着回答:“还好,不累,谢谢大家的关心!”
“那天,如果不是朋友发来信息,我都忘了是自己的生日。”在集中隔离点忙碌的氛围里,大家忘记的不仅仅是作息时间。尹利红和袁树娟都在隔离点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当队友们为她们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时,她们感动万分。而她们在许愿时,都是希望早日疫消霾散。而这,不仅是她们的心愿,也是所有守护在集中隔离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