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当代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2021-07-21 10:27:03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刘雨娇         

文/刘雨娇

——如果年轻人不觉醒、不抗争,管理者不制定有效方案,任由内卷发展,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每年都会有火爆全网的网络词汇出现,近年来,“内卷”又回到了大众视野中,但如今我们所说的内卷,早已不是当初的概念现在的内卷是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互相倾轧之意。

内卷原本是一个学术名词,现在被滥用到“万物皆可内卷”的地步。1963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出了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他把内卷总结为:“某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克利福德·格尔指出,内卷的关键特征是社会不能稳定并发展。

因此,内卷和竞争,有着本质区别:内卷是向内演化,是低水平的复杂,无益于社会向前发展,而竞争是向内探索、追求自我超越,对社会发展有极大推动力。

内卷几乎发生在各个领域:

首先,内卷最常见也是最普遍地出现在社会职场中,例如以往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加班文化”——996工作制。“996”早期的报道是2016年10月,互联网公司58同城被曝出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度,公司CEO也因此受到员工声讨。所谓的“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且没有补贴或者加班费,也不允许请假。这种工作模式压榨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员工们怨声载道,却还是不得不接受,原因在于职场竞争压力大,你不996就有人顶替你,这就是残酷的内卷

其次,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化。2019年8月中国青年网发布了一则“8岁小学生暑假里上了11个辅导班”的新闻调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想法,望子成龙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各级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一些家长依然坚持学校不给补课就到校外培训班去补,并且不断增加经济投入和辅导班的个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为的无非是让孩子多考几分、学会几项特长,将来能进入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些都是典型的“内卷”现象。

再次,内卷也逐渐出现娱乐化趋势。当年轻人无力对抗内卷的现实,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方法进行压力释放,比如自我调侃,比如注意力转移。今年较火的一档选秀节目,外国小哥利路修火速出圈,被网友称为“反内卷第一人”,在其他选手拼命练习想要获得出道位的时候,利路修只想着早点下班成为内卷时代的一股清流。网友们的调侃和喜爱正体现着这样一种娱乐化趋势。

面对内卷,大多数人好像毫无办法,只能一边心累自嘲,一边又迫不得已参与,这像是一个死循环。然而究竟是什么推动我们卷入这场没有尽头的“非理性内部竞争”?

首先,群体无意识行为,是造成内卷的根本原因。体无意识”,是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简单地来说,指的是大家都在做一件事,但是没有人能说明白所做的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的特点。

社会发展的齿轮疯狂转动,身在其中的人无法自拔你不努力,自然有人比你更努力;你不珍惜机会,自然有人比你更珍惜机会年轻人一方面厌恶内卷,一方面又害怕被集体排斥,如果不参与内卷,他们就会被淘汰,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说,当群体无意识的支配与个人自我感受出现割裂的时候,个体通常会服从群体。

其次,内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竞争压力下出现的囚徒困境。所谓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当竞争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资源依然有限为了赢得竞争挤入通道,人们必须用超出实际需求的方式提升自己

那么内卷化时代,年轻人如何才能摆脱现状,找到自己的出路呢?

首先,我们年轻人必须客观看待内卷化,寻求自我的成功突围。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更多分析思考身边事如何做好,更长远的规划和打算,而不是纠结于别人如何努力,让自己陷入焦虑困境

其次,管理者制定有效方案,倡导健康、自由竞争,而不是非理性的内部倾轧,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唯有年轻人觉醒、抗争,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每个人能在内卷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出路,活出真正的自我。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