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岳塘区法院多举措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亿元大案一朝解 企业脱困现生机
2025-09-09 08:56:32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执行法官实地走访调研,寻求纠纷化解“最优解”。(岳塘区法院 供图)

本报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刘倩

日前,当某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执行和解协议上签字盖章,困扰这家公司生产经营一年多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法定代表人张某某长舒一口气,银行代表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随着和解协议的生效,公司资金链逐步恢复,生产线再次运转,员工们重拾信心,投入生产中。而就在两个月前,法院将涉案抵押货物4000吨食品原料进行拍卖前评估时,双方还在为食品原料的价值变现问题闹得面红耳赤。

从拍卖边缘到产能复苏,这家专注于食品生产的湘潭老牌公司,在岳塘区法院的“法治护企”下,完成了“涅槃重生”。其历程,生动诠释了我市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脱困方面的司法智慧和担当精神,更彰显了法律在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多困境中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

龙头企业陷困境

多重债务临破产

位于湘潭的某食品有限公司,是该类食品全国最大的生产厂。自1995年成立以来,历经发展,已成为集该类食品生产、销售以及文化的塑造于一体的食品加工专业厂商,并成为湖南省行业龙头企业。

然而,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策略未能及时调整,加之资金链断裂,多重债务如山般压顶,公司的员工、贷款的银行纷纷诉至法院,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湖南某银行湘潭分行就是其中之一,其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该公司,经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需支付本金及利息共计1.2亿余元。

因无法履行生效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该公司价值上亿元的生产原料被法院查封,企业前景堪忧。面对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拍卖抵押物变现还债似乎成了解决问题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但极可能导致该公司彻底停摆,数百名工人失业,地方经济受损。若真如此,不仅企业多年基业毁于一旦,更将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善执赋能助和解

多维协同促发展

当承办法官走进湖南某冻库深处,10种不同规格的4000吨食品原料层层叠叠,堆积如山。该原料属于生鲜类食品,不同于寻常房产、车辆的处置路径,如何为这巨量的易腐原料精准评估,如何计量,又如何在迅速贬值前实现价值最大化?面对这特殊而棘手的“生鲜”执行标的,执行人员一刻也不敢怠慢,迅速查勘抵押物,仔细查验储存条件,详细记录原料种类、批次与现状,力求全面掌握第一手信息。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闻讯立即带队咨询专家,并向有过“生鲜”标的处置的兄弟法院“取经”,随后制定科学评估方案,最终由当事人双方选定评估公司,确保食品原料价值合理体现。

有了前期扎实的调查和借鉴经验,执行局创新性地确立了“评估先行、以调促执”的双轨并行策略,请评估机构和公证处对4000吨食品原料清点并评估,为后续可能的拍卖程序奠定价值基础。同时,分管院领导及案件承办法官分头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积极探寻以和解方式化解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评估报告作出后,执行局并未贸然启动拍卖程序,而是迅速抓住时机,以评估行值为客观基础,精心组织了多轮执行和解磋商。执行法官向银行方面充分阐释最高法院关于化解民企债务链条、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以及生鲜类食品拍卖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助推公司与银行达成暂缓拍卖的共识,同时引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争取赢得银行的理解与支持。

经过多次沟通和艰难的利益博弈,在法院的有力协调下,一个兼顾双方核心诉求的和解方案最终浮现:银行在还款期限和方式上作出适度让步,公司每还一笔款,银行同意释放等值食品原料,以供公司正常经营生产,为公司提供宝贵的缓冲期;公司则承诺严格遵守还款计划,同时提供必要的增信措施。截至8月底,该公司已支付第一笔欠款。这份执行和解协议,成功将一场可能导致“双输”的僵局,转变为“共赢”的希望之路。

创新机制育厚土

“法治护企”助共赢

协议签署后,法官们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涉企执行既要“护债权”,更要“保生机”,这不仅是对该公司的一次救赎,更是对湘潭该食品行业产业链的守护。

这个案件仅是岳塘区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岳塘法院紧扣“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精心构建全方位“法治护企”服务体系,开展“惠企行动”,标识涉企案件“绿码”,开辟“调、立、审、执”绿色通道,对全市100家“白名单”企业采取诉前保全免担保举措;开展“暖企行动”,与区工商联共建“法商”联动机制,实现诉前引导、诉中辅导、诉后疏导的三位一体全流程司法服务模式,提升为企业办实事的精准性和获得感;开展“护企行动”,以访促防,建立企业健康预警机制,制发《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白皮书》《司法建议书》,提出“四位一体”维权策略,帮助降低经营风险。

在善意文明执法理念的指引下,法院执行局也从单纯的“案结事了”思维转变为“案结事了人和”的新模式,不仅专注于化解眼前的危机,更强调在法治框架内为企业发展注入长效动力;从“流水线”操作更新为“定制化”服务,将执法的温度融入法治的厚度,让每一次司法实践都成为企业成长的助力;从“强制力”执法行为逆变为“引导力”善执举措,让执行举措的温度唤醒更多市场主体遵守规则的向善本能,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崔卫斌在谈及该案时说,“想要做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不仅要尊重市场的发展规律,更要呵护市场的经营活力。坚信未来,法治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石,护航更多企业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