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塘融媒4月28日讯(记者 张孟成 通讯员 许容畅)近日,在湖南省2025年中小学科学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中,岳塘区火炬学校作为科学教育实验校先进典型进行了经验分享,收获一致好评。
火炬学校遵循“以自然为师,向未来生长”的教育理念,致力建设科学教育友好型空间,通过“最大化科学半径”理念重塑校园,构建“全场景育人矩阵”系统性地播撒科学的火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014年,该校被认定为湖南省科普基地;2016年,获评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202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校学生累计获7项国家专利。
学生制作小夜灯
打造全方位科学育人环境
屋顶光伏电站与二十四节气农耕园形成立体布局;科学院、达人空间、科技馆及90间教室构成全域覆盖;从“微笑花”到文化长廊均植入科学元素,形成沉浸式学习网络;创新“科学星轨手账”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探索成长档案……走进火炬学校,学生日常学习环境中处处可见科学相关的元素。这是学校致力于建设科学教育友好型空间,全方位打造“十万个为什么”校园生态的一幕。
“学校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为主题,打造了‘火炬少年科学院’。”学校负责人介绍,科学院坚守“做中学”的理念,鼓励“经历”,支持“解决”,以科学活动为延展,让深度研究有平台。借助校内外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场所、科技辅导员队伍等资源,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让科学探究 “无孔不入”,在学生中形成积极探究科学的习惯以及为行动者鼓掌的氛围。
此外,学校多维度构建探究者乐园。以校园科技馆、太阳能电站、创客教室、两型成果展览馆、二十四节气农耕园等为科教场所,与湖南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市科协及周边十几个省级科普基地建立密切联系,营造沉浸式科学学习环境,支持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科学探究的发生。
科学课上,机器狗与学生互动
聚焦课程研究与拓展
“知道最近话题很火的机器狗吗?”“机器狗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中?”日前,在火炬学校科普小达人共享空间教室,三年级学生们正在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课,科学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机器人原理,吸引了学生的好奇目光。
“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激发科学兴趣,我们致力于在课程上下功夫,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学校负责人说。为此,该校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科学课堂坚持“问题链-具身探究-场景应用”的思维进阶模式,创新研发多种课程。其中,《炬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将节气科学与学科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更好地实现科学、生活和生命的共鸣;《少年读行湘潭记》课程引导学生探索油纸伞、龙牌酱油等传统工艺制作中的科学元素。
此外,学校在高年级段设置“微科学成果展”“火娃议科学热点”项目。在“学科互动、多元融合”的基础上,研发“校园里的科学”“社区里的科学”等课程群。
学生参观“点亮科技梦”中国流动科技馆湖南巡展湘潭区站(学校供图)
创设多元学习空间
仅仅只有课程教学,是不够的。
为此,学校紧抓实验教学的落地,通过常规督查、问卷调查,确保实验开出率100%;以“家庭实验室”项目实现家校联动,一大批热爱科学的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开辟霞城书院科学大讲堂,无论是教师、家长、学生,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都可以申请成为讲师团成员,为孩子打造广阔的“科学社区”。
同时,开展全校性的“我会设计科学小实验”手绘竞赛,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学生设计的科学小实验为蓝本,组织校园实验大赛。目前,学校已举办17届校园科技节,开设了12个科技类社团,打造了崇尚创新的活力校园样态。
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组将知识巩固型作业“减下来”,将探究型作业“加上去”。“给我的思维画张图”“向好奇心致敬”“为行动者鼓掌”等作业,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轨迹与探究历程;“我们来造桥”“你好,自然!”“环保酵素救地球”等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学会用科学的逻辑思考,科学的方法验证。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118人次,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