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岳塘区昭山和平小学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2022-05-16 09:15:14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昭山和平小学学生开展插田劳动实践。(记者 欧阳天 摄)

“劳动+智育”做好大教育

——岳塘区昭山和平小学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时下,昭山和平小学农耕园内每一寸稻田里都凝结着学生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得到了阳光、雨露滋润的禾苗,正茁壮成长。

近年来,昭山和平小学打造了1000多平方米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了有特色、有亮点、开放共融的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新体系,着力推动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株距大约15厘米,左手握秧,右手捏两株秧苗往泥里插,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谷雨时节,昭山和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序来到农耕园内,在老师的指导下,争先恐后脱下鞋袜,小心翼翼踱入田中。

插田的场面虽说壮观,也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孩子左手倒握秧苗;个别孩子插好的秧苗只剩尖儿露出水面;有些学生在水田中寸步难行,甚至一度重心失衡,惹得同学们发出一阵阵愉快的笑声。

水田旁,出身农村的昭山和平小学校长周国良认真讲解插秧的要领。这一刻,他仿佛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

“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做成食物被搬上餐桌,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作为蜜罐里泡大的‘10后’,无疑是不太了解的。让学生到户外体验劳动过程,是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看着热火朝天的插秧场面,周国良介绍,今年初学校特意对教学楼边的空地进行改造,经过前期田地平整、翻耕以及播种育秧,一块属于孩子们的农耕园赶在谷雨时节全面完工。

“别看200平方米的耕地面积不大,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却不小。这种体验式的劳动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种植的乐趣,领略农耕的魅力,明白责任的含义。”周国良笑着说道。

学生在劳作中健康成长

其实,农耕园的建设是昭山和平小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第二次实践。早在一年前,周国良已将学校800多平方米的路面停车场改造成种植农场,分为蔬果园和瓜薯园。全校42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学生无一例外成了“一亩方田”的主人。

今年开学,几场春雨过后,蔬果园内片片新绿点缀其中,辣椒、大蒜、扁豆……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菜苗,每年的种植活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展。活动之前,老师详细讲解本地常见的蔬菜品种,帮助同学们辨别蔬菜苗的种类。

挥镢刨地、执锨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学生们拿出小铲子,你一棵我一株,个个兴致盎然、干劲十足,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夏天天气炎热,地面和秧苗会被太阳晒热,浇水最好在傍晚完成,不然冷水浇进地里会影响蔬菜的生长。”“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养分、空气、水分。现在,我终于知道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了。”“从种菜中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与崇高,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菜的不容易,我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几番耕耘过后,孩子们说起种菜头头是道,收获满满。

周国良看着孩子争先恐后的模样,自豪地表示:“‘一亩方田’让学生亲近了传统,学会了传承,更让他们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学科联动实现劳动课程价值

校园里四季有花、四时有果、天天有蔬菜;师生们雨读晴耕、教学相长、时时有收获。劳动教育更像一本无形的书,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也将多种学科与“一亩方田”挂钩:科学老师教会学生如何辨认各种蔬菜和瓜果,观察它们不同的生长环境;语文老师现场讲解农耕文化,背诵节气诗词,教孩子写作文,记日记;数学老师通过计算“三园”面积,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感触;美术老师则定期带着孩子们在基地写生……学校将劳动课程正式纳入课表,每班每周1节,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全覆盖。

“我们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整合,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再升级,贴近学生真实情境解决问题、拓宽视野,使劳动教育更加有趣、更富有活力。”周国良说:“劳动教育不仅能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双减‘之下昭山和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