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岳塘区:以民生底色擦亮“首善”成色
2022-01-11 09:16:19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白玉 通讯员 张孟成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言犹在耳。在岳塘大地,这份嘱托早已融入“建设首善岳塘、争当融城先锋”的奋斗之中。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适老化改造好评如潮……2021年,岳塘区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并获评2021年度全省“五化”民政建设先行区,交上了一份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你们真是太贴心了!感谢党和政府!”日前,在岳塘区宝塔街道长塘社区,面对上门收集临时救助申请资料的社区民政工作人员,低保户袁某感激不已。2021年,袁某因尿毒症住院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为其收集资料并申请临时救助,帮其解决燃眉之急。

从以往的“人找政策”到现在的“政策找人”,转变中体现的不仅是政府部门救助工作更积极、更主动,更彰显出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浓浓的为民情怀。2021年,岳塘区民政局深入村、组、户,在精准认定保障对象、综合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帮尽帮、应救尽救”,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推进兜底保障政策精准实施、精准落地、精准见效。同时,全区积极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稳妥推进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各种救助实现人性化管理、贴心式服务。

有数据统计,去年全年,岳塘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263余万元、农村低保资金567余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88余万元;实施区、街道联动临时救助机制,根据救助额度,采取分级审批,街道进行小额救助,实现了“救急难”的目标,全年累计救助461人次,发放146余万元。全年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166万余元。

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这里离家近,且设施齐全、服务专业,我住得舒心,儿女们也放心。”2021年10月,88岁的张英贤意外摔倒,导致半边身体无法动弹,生活无法自理。而子女们因工作忙碌,也无暇照料年迈的父亲。张英贤第一时间想到了岳塘区建设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湘潭夕苑乐弘景老年公寓)。在这里,他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对此,他总是赞不绝口。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失能、半失能及自理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照料护理服务,同时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问等服务。”岳塘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类似建设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全区已建成6家,另有2家在建。

为不断满足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诉求,2021年,岳塘区以街道为单位,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依托社区,进一步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站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础,开展“一站式”“到户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机构+社区养老驿站+居家上门服务”模式,打造了“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用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托起了幸福夕阳红。

社工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知道怎么和儿子发视频了!”“我学会设置健康码浮窗了,真方便!”日前,岳塘区下摄司街道社工站开展了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活动,解决了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的难题。

聚焦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岳塘区积极打造社工站服务品牌,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同时,通过链接资源,合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协商议事,打造“一居一品”品牌化项目,致力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去年,全区大力推进“一区一总站、一镇街一站、一村社一室”建设,设立1个区级总站、10个街(镇)社工站,建成76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重点开展辖区内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四个领域的服务。

各社工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生保障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各社工站还通过“三社联动”等服务方式,推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模式。去年全年,累计开展探访服务367次、个案活动15次、小组活动11次、社区活动90余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