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岳塘经验”
2021-11-25 16:32:40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陶妞 | 作者:湘潭日报         

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

近年来,岳塘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以制度创新为突破,以模式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

变靠自觉的“小事”为村民自治的“大事”

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何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这项国家“大事”与村民自家的环境卫生“小事”联系在一起,岳塘区昭山镇红旗村的村“两委”可动了一番脑筋。

“乡村治理只有与经济指标挂钩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搞’为‘我要搞’。”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邱洋一语戳中“要害”。

邱洋举了个例子:红旗村菱角组今年打造了一个美丽屋场。村上本来计划投入价值8000元到1万元的花卉苗木用于美化环境,但后来只花了1200元。

邱洋说,菱角组有17户人家,村上每月对其进行一次“每家每户环境卫生大评比”活动,对搞得最好的村民奖励100元/户,以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最后,村上靠1200元奖励达到了很好的创建效果。

今年7月,红旗村还制定出一套《农户百分制管理办法》,即“红十条”。“‘红十条’是10条具体规定,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则要扣分。”

“红十条”出台不到3个月,村容村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前部分村民的“依赖症”“懒惰症”等,都被“红十条”神奇般治愈了!

岳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村规民约等制度确保了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岳塘区的红旗村、七星村和荷塘村都通过村规民约进行积分制管理,通过奖励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靠自觉的“小事”转变成村民自治的“大事”,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了乡村治理中来。

以模式创新为引领——

变“旧风陋习”为文明新风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为办好这桩“天大的小事儿”,岳塘区按照“改一户、成一座、净一方”的原则,将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统筹推进。

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荷塘村,岳塘区试点推广“3+1”改厕技术新模式,在沈家湾片区改(新)建四格式化粪池30户,在农户家里建成“三格式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户级污水处理模式,让农家小院有了湿地景观,让“将就”如厕变“讲究”如厕。

不少村民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改厕成果后,纷纷报名改厕。

“以前是‘要我改’,如今是‘我要改’”荷塘村党总支书记许剑说,现在村民对“厕所革命”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给家人买保险不是稀奇事,但你听说过给厕所买保险的吗?

为健全农村户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岳塘区便拿出10多万元购买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及材料治理缺陷责任保险”,为已改厕户缸体及施工质量提供足够的保障,此举为湘潭市首创。

“全区2019、2020年新(改)建户厕4538户,全都统一购买商业保险,并建立片区责任包干制,由镇(街)、村不定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缮,并建立台账。”岳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卫生意识,村民慢慢地自觉改变了“旧风陋习”,引出了文明新风。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变“美丽风光”为“美丽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让村庄增了“颜值”,添了“气质”,有了“人气”。

改厕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乡贤、外地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岳塘区的农村。

七星村通过提质村落生态、修复传统民俗,引导产业发展,完善旅游设施,让“美丽风光”变身为“美丽经济”。七星村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传统村落,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改直道路、不截断河道,引导群众自觉尊山敬水爱林,实现从“眼里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转变,使乡村回归家和根的本色,成为“诗画故园、梦里老家”,摇身一变为长株潭三地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七星村已发展农家乐30余家、民宿5家,并积极开发蜂蜜、茶油、土鸡蛋、腊肉腊鱼等特色农产品,村民人均收入从2.1万元增加至2.8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荷塘村则利用紧靠国家4A级景区盘龙大观园的地理优势,搭乘“顺风车”,把民宿产业作为全村旅游、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开发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民宿+”新业态,吃上了“旅游饭”,念起了“致富经”。

通过以乡村休闲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岳塘区合理利用资源,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标本兼治,村容村貌得到大提升,产业得到大发展,乡村振兴的势头越来越旺,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陶妞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