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首家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购销中心在友谊农贸市场投入运营
岳塘融媒11月5日讯(记者 张孟成 通讯员 胡晶)“以前逛菜场,晴天灰,雨天泥;现在你看,亮堂的大棚、整齐的摊位,连新疆的特色产品都能买到!”近日,在岳塘区霞城街道岳塘村友谊农贸市场,提着菜篮的李阿姨感慨道。岳塘村依托友谊农副产品流通改建产业项目,蹚出了一条“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友谊农贸市场位于霞城街道岳塘村,为村集体自主投资产业,于2016年建成营业,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设有88个固定摊位、25个门面、近200米自贸区53个固定台位。可同时容纳140余名摊贩入场经营,市场经营范围品种多,各类齐全,辐射周边6万余居民群众。
“岳塘村以友谊农副产品流通改建产业项目为抓手,通过设施提质改造、收益分红共享、特色产品拓展三大关键举措,推动传统市场完成转型,成功将其打造为激活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优质产业载体。”霞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造前的友谊农贸市场,大棚漏雨、摊位杂乱,不少商户不愿长驻,人气一直不旺。为破解这一困局,岳塘村锚定基础设施短板发力,对大棚结构、摊位门面展开全方位提质改造,为居民打造更整洁、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以规范化运营体系吸引了周边优质商户集中入驻。改造后,市场摊位出租率与日常经营活跃度显著提升,从源头上为产业项目注入了动力。
市场旺了,红利要让村民实打实享受到。岳塘村通过“村集体+产业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将农贸市场经营收益按比例定向分配,每年从项目收益中拨付2.4万元,精准发放给全村脱贫户。这笔“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分红,让脱贫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链条。
更让人惊喜的是,友谊农贸市场还玩起了“跨域融合”。为突破传统农贸市场业态局限,今年岳塘村依托现有产业平台,主动拓展经营边界,成功引进新疆特色农副产品。今年9月,湘潭首家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购销中心在这里正式开业 ,蓝宝石葡萄干、紫皮核桃、红枣等500余种新疆特产琳琅满目。“新疆的农产品品质好,以前想买得上网,现在下楼就能挑。”居民们的认可让这个特色专区成了市场的“流量密码”。友谊农贸市场的升级不仅让居民的菜篮子更丰富,更搭建起湘疆两地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
从项目申报到业态升级,从设施改造到利益共享,岳塘村友谊农贸市场产业项目的落地实施,实现了“建一个市场、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今后,该村将持续深化产业项目运营,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供销渠道,让当地群众收获更多发展红利。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面包妈妈”黄文韬: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
老细屋里&崔老板蟹钳:强特色、优服务、树标杆,推动“吃在湘潭”品牌火起来
书香岳塘:畅游书籍的海洋——小谷吖循环书仓
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