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大樟树下,隐藏着一家地道的农家院落餐厅。(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本报记者 王希台
秋分时节,一场细雨涤荡了湘潭的燥热。早晚微凉,街巷行人已添上薄外套。
在岳塘区宝塔街道云盘社区的一棵大樟树下,有一家隐于闹市的院落餐厅悄然升起炊烟——“樟树湾柴火土菜馆”的灶膛里,柴火正噼啪作响。铁锅中,“茶油焖土鸡”咕嘟慢炖,香气四溢;菜园里,店主周湘奇随手摘下一把小白菜,准备现炒上桌。
“只有从田间到锅灶不隔夜,才能留住蔬菜的鲜甜本味。”他说。
1982年出生的周湘奇,是湘潭县花石人,与餐饮打交道20余年。
最近,他又多了一个称号,叫“周伯通”。来吃饭的客人和他见面都喊,“周伯通,今天又拍什么好菜?”
为了分享自己的菜品,周湘奇在抖音平台分享做菜视频,并给自己取名“周伯通”。
“湘菜华山论剑,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舌尖上的狂欢,不经厨子手,难得五味香。”
“这里是樟树湾柴火土菜烹饪擂台赛,我是解说员小明。”
“起锅烧空气,辣椒炒出香味,一招隔空打牛,从周伯通淡定自如的神情上看,本场比赛他势在必得。”
“辣椒炒肉,湘菜中的下饭战斗机,名声响彻地球三个圈。犯规动作,扣一分!”
……
“周伯通做菜,总有自己的调调。”视频里,他将湘菜烹饪演绎成一场“江湖对决”,地道的湘潭话,幽默风趣的“江湖味”,让“周伯通”的抖音火出圈。
短短一年间,“樟树湾的周伯通”抖音粉丝从几千人涨到近6万人,众多食客慕名而来。
出圈的背后,是周湘奇对菜品的极致讲究。
他总结为“三讲究”:食材品质、卫生标准、本味呈现。“食材要新鲜,厨房要洁净,厨师更要整洁。好习惯才能成就好菜品。”他坚持用自种时蔬、山塘活鱼、农家土鸡,以茶油、泉水等简单辅料烹制,拒绝过多调味。
这份坚守亦获专业认可。在近日长沙举办的“龙牌杯”2025中国湘菜大师名师晋级赛中,周湘奇凭借一道锅气十足的“龙牌酱油小炒肉”斩获特金奖,展现对传统湘菜的深刻理解。
周湘奇介绍,好的食材,不需要添加过多的调味品,便能炒出食材的本味。
“百菜百味,一荤一格。”周湘奇说,就拿“茶油焖土鸡”这道菜来说,只加生姜和盐,焖出的汤汁浓郁,全是食材的原香。
如今,“樟树湾柴火土菜馆”已成为许多食客心中的“宝藏小店”。泉水煮山塘鱼、柴火快炒时蔬等招牌菜,既保留乡土风味,又融入厨师的巧思。
周湘奇常说:“菜品如人品,做菜如做人。我想让老百姓吃得健康、放心,这才是‘吃在湘潭’的真正意义。”
闹市柴火香,本味润人心。在这方院落里,周湘奇将继续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守护着舌尖上的乡土情怀。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面包妈妈”黄文韬: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
老细屋里&崔老板蟹钳:强特色、优服务、树标杆,推动“吃在湘潭”品牌火起来
书香岳塘:畅游书籍的海洋——小谷吖循环书仓
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