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符瑶
岁末年初,位于建设北路的市人大常委会原机关老院2号楼,正在抓紧改造成为湘潭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一边是办公大楼闲置,一边是服务机构缺少。为解决这一矛盾,去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筹安排,将一栋闲置的办公楼调剂给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使用。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指导者、志愿者提供集中培训,开展大型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示范性活动,惠及家庭约5000户。
这是我市有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一个缩影。
去年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稳健推进深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手抓市直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一手抓国家级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创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迈出新步伐。
抓好“十大项目”,让“沉睡”资产再“生金”
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利用收储闲置土地房屋引进社会资本,在岳塘区成功打造一个国家养老城企合作示范项目,惠及下摄司街道8个社区、近2000名老年人,同时获得国家项目资金支持600万元。这是我市今年十大重点盘活示范项目中的一个。
“三资”活,则全局活。今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资产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牵头组织实施市直单位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百日攻坚”行动,并首批推出十大重点盘活示范项目。
调剂闲置土地、房屋,为市工贸中专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等示范项目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市场化方式处置商业门面,提升资产处置效益;规范资产出租出借行为,督促指导市直有关单位收回闲置房屋资产1.4万余平方米、收回历年欠缴租金260余万元、接收各单位移交房屋资产40余处、公开拍租经营性资产61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统筹清理市直单位办公用房,为30余家单位调剂解决办公用房、科研基地以及便民服务场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用好“用、售、租、融”四字诀,最大限度发挥国有“三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资产共享共用、机关运行成本降低和财政收入增加,有效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
今年,市直单位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实现盘活处置收益6.52亿元,上缴财政非税收入1.03亿元。在市“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总指挥部盘活国有闲置低效资产资源项目协调指挥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月考评8次被评定为“优秀”等次,4次被评定为“良好”等次。
建好“大公物仓”,让闲置资源再“流动”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专家组来到湘潭,开展全国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应用功能拓展领域集中评审。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高标准建好用好市级公物仓、创新拓展公物仓应用功能的做法,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肯定。
早在2021年4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省市州率先启动实体公物仓建设,着力推动闲置资产用起来、“活”起来。去年9月,该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确定为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领域创新试点建设单位。一年多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力推进市级公物仓国家级试点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抓部门联动,促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已有90余家市直单位、25个临时机构向市级公物仓移交闲置资产,占比分别达到40%和95%。
抓功能拓展,促“大公物仓”建设。我市公物仓入仓资产实现房屋、车辆、办公家具等品类全覆盖,资产使用方式实现划拨、调剂、置换等8种方式的全口径拓展,资产入口延伸到市属国企、驻潭国企、社会组织等领域,真正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资产共享共用和一体化推进。
抓创新引领,促保障能力提升。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构建了“1+5+N”虚拟公物仓网络体系,开发监管大屏、公物仓超市等功能,并与2个县(市)区和市直230余家单位虚拟公物仓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该局参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物仓省级地方标准编制,助推市级公物仓信息化和标准化融合进程加快。
截至2023年11月,我市公物仓共入仓资产9227件,账面原值1.878亿元,出仓资产6966件,账面原值0.995亿元,3年来节约财政资金9800余万元。成绩可圈可点,市级公物仓由此获评湘潭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大优秀创新案例、省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
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幸福再“加码”
雨湖区昭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近5万人,而中心业务用房只有一层楼,面积仅700平方米,面积严重不足。该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服务人口5万至7万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业务用房需1700平方米,其中发热诊室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去年,该服务中心向上级提交了关于协调解决技术业务用房的报告。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因地施策,会同相关单位会商,将2100余平方米的原湘潭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闲置办公用房,调剂给昭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极大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事业发展和便民服务需求。
一直以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大胆探索拓展公物仓应用功能的过程中,加大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充分展现了机关事务部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服务宗旨。湘潭市级公物仓将保障服务从机关运行、临时工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机关事务延伸拓展到村(社区)建设、教育、医疗、助残和养老等公益性事业,实现公物仓应用功能全领域、全口径、全链条拓展。
据统计,公物仓已累计为全市80余个村、社区、学校、卫生院、助残和养老等公益机构解决资产2450余件,资产价值468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面包妈妈”黄文韬: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
老细屋里&崔老板蟹钳:强特色、优服务、树标杆,推动“吃在湘潭”品牌火起来
书香岳塘:畅游书籍的海洋——小谷吖循环书仓
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