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霞城街道: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啃下“硬骨头”
2023-12-07 08:36:44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本报记者 廖艳霞

今年以来,岳塘区霞城街道积极落实“四敢”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和举措,促进街道工作晋级升位,各项工作领跑全区,实现了街道人心齐、底数清、措施硬、作风实、效果好。

全力拼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霞城街道地处城郊地带,辖区有国企湘钢和湘电,街道五个村散落在两个企业周边。街道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为助力湘钢加快推进4.3米焦炉环保提质改造项目,加速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霞城街道以攻城拔寨的勇毅抓好项目征拆工作。这一项目征拆共涉及660亩土地,302户村民,是近几年来湘潭市占地面积最大、涉及房屋栋数和人口最多的集体土地拆迁项目。为破解该项目征拆难题,霞城街道首次将“两轮征询+三榜公示+公开签约”模式运用到集体土地征拆中,确保征拆工作目标全部完成。

今年,街道还助力湘钢实现了企业建厂65年以来围墙首次全面封闭。“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从湘钢厂区内出行的,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便民路。”当地村民告诉我们,今年街道牵线搭桥,区委区政府出资为村民拓宽了周边道路,既方便了居民出行,也帮湘钢实现了封闭式管理,促进了企业发展。

霞城街道服务湘钢,湘钢反哺街道、赋能当地经济发展。霞城街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湘钢的优势,大力挖掘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背靠湘钢,大大活跃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霞城街道下摄司村党总支副书记蒋新介绍,村里成立了下摄司劳务有限公司、下摄司建材服务部、湖南鑫霞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为湘钢提供劳务输出,砂石等原材料以及湘钢板材、线材等产品物流运输,不仅为村里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村集体经济还可增收300多万元。

这些村集体经济主要用于为全村1000余名退休老人发放养老金、传统节日福利以及购买医保。“村上有兜底,我们生活有保障。”64岁的村民黄卫清说,村里每个月都给他发放150元退休金,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有专属节日福利,村里每年还为他和家人缴纳医疗保险。

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涛介绍,辖区各村充分利用紧邻湘钢、湘电、湖南工程学院等企业和院校的优势,规范村集体门面、厂房管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创办各类经营性服务实体,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与群众“双赢共富”的发展新路子,街道8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五心”赢民心

从“信访街道”到“零访单位”

霞城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街情复杂,加之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因项目征拆引发的信访积案较多,曾是有名的“信访街道”。

为减缓信访维稳压力,扭转被动局面,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落实责任,以决心、初心、公心、真心、恒心“五心”换取民心,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霞城街道将信访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强化班子成员包案,坚持以上率下,主动约访、下访、回访,俯下身子、放下姿态,让上访对象吐真言,从情感上拉近距离,把信访对象当亲人当朋友,为他们解决合理诉求,确保信访问题实现“事心双解”,对于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打击。

居民刘清(化名)是一名信访“专业户”,街道从实际出发,利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助她儿子提升学历,帮她拓宽生意销售渠道,尽力帮其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街道处处真心换来她的真情。“街道的精准帮扶,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刘清坦言,如今跟街道工作人员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和谐。

董涛告诉我们,街道通过掌握信访群众家庭、工作、生活等具体细节和困难,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通过行政救济、解决低保、社会救助等“暖心精准帮扶”,全力帮助信访对象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共推动化解信访积案近20件,逐步扭转了多年来群众信访“人多、事大、无序”和集体访多、越级访多、重复访多的“三多”局面,转变为现在的“零访”单位。

“猛药”治顽疾

追回国有资产90多万元

盘活“三资”是全力拼经济的重要举措。因历史遗留原因,霞城建筑公司多年没有全额支付霞城街道土地使用费。

面对遗留几十年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长期无人过问,廉价出租国有房产,无专人负责房屋资产租赁工作”等问题,霞城街道高度重视,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资产收回相关事宜,成立国有资产清理领导小组,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指导,实行周调度制度,全面推进国有资产清理及管理工作。

经街道、律师和租方多轮谈判、协商,双方重新签订协议,进行对账清算,共计追回国有资产损失90余万元,霞城建筑公司长达20余年未全额支付土地使用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街道同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对管理机构及职责,资产的取得、使用和处置,产权登记和纠纷调处,国有资产的核算和报告等作出明确规定。街道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监管,深挖财政增收潜能,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走访、核对国有资产,共计摸排登记国有固定资产11处,均按市场价格对外租赁。

记者手记

霞城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街情复杂,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压力重重。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既抓好征拆、化解信访,又实现经济飞跃,鼓起群众钱袋子,提升群众幸福感?

思路决定出路。霞城街道既服务企业发展,又为群众提供便利;既为企业解难题,又积极盘活各类资源,依靠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村集体实力增强、农民增收“三赢”。

真情换取民心。你把群众放心上,群众才能把你放心里。面对信访“三多”压力,街道既不是一味退让、滋长个别打着信访牌子谋取私利的歪风邪气,也不是一味打击,而是主动走向群众,倾听心声,满足合理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既守住底线,又确保信访问题“事心双解”。

态度决定成效。霞城街道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几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霞城街道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理顺工作机制,寻找专业指导,实行对账清算,既挽回损失、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坚持举一反三,摸排国有资产,按市场价格对外租赁,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