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希台
6月的湘潭,暑气初蒸,万物生长正盛。岳塘区昭山镇红旗村“绿心”深处,蜂鸣如低语,蜜香暗自浮动。
69岁的宋建国正躬身忙碌于他的蜂箱之间——割开蜂蜡,将沉甸甸的巢框放入摇蜜机,金黄透亮的蜜汁便如涌泉般汩汩流淌,汇入桶中,漾开一层层甜蜜的涟漪。一上午的劳作,20多口蜂箱倾吐琼浆,百余公斤新蜜在桶中荡漾着温润光泽,映照养蜂人又一个丰饶的收获时节。
退休前,宋建国是三尺讲台上的教师;退休后,他成了“绿心”深处的“蜂师”。1997年与第一箱蜜蜂相遇,从此人生轨迹与蜂群共舞。从一箱试水到百箱交响,28年光阴在蜂翼震颤中流淌。在许家坡蜂场,他的蜂箱如士兵列阵,每箱都稳立在不锈钢架上,悬空成精巧的“复式楼”,既避蛇虫又保干爽。盛蜜的玻璃瓶澄澈透亮,皆经高温消毒,只为封存这口绿心之甜。
“养蜂三利:利人、利己、利农!”宋老师笑容舒展。利人,因这“绿心”深处无污染的蜜是自然的厚礼;利己,跋山涉水“追花夺蜜”,筋骨愈健心胸愈阔;利农,蜂儿传粉无声,田野增产有望。或许因这般通达心境与天然滋养,年近古稀之年的他步履矫健,穿梭蜂群如履平地,摇蜜整日亦不觉倦。
养蜂28年来,宋老师还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他每年摇的500多公斤蜂蜜几乎都被回头客一抢而空。
为什么宋老师的蜂蜜这么抢手?一是宋老师的蜂蜜产自长株潭“绿心”,纯天然无污染,是真正的“绿心”蜜;另外,宋老师是个特别讲究的人,不管是蜂箱管理、蜂蜜装填和保存,都特别爱卫生爱干净。
养蜂28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宋老师回答说,“是快乐!”
看着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回购他的蜂蜜,宋老师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那种认同感,让他有了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昭山绿心地区生态环境独特,是一处天然的养蜂场所,非常适合每家每户发展庭院养蜂,既可自足又可带动增收。”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蜜代糖”的饮食习惯逐渐被认同,蜂蜜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近年来,在供销部门的支持和市蜂业协会带领下,全市蜂农从业人数超3万,2024年蜂产业产值达5.26亿元,成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甜蜜引擎。(品“绿心蜜”请致电宋老师18973269081)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