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声、欢笑声,汇成一片;劲歌、热舞,热闹非凡。近日,在湘潭东方红广场举办的岳塘区“周周乐”广场文化晚会吸引来不少市民,整个广场被围得满满当当。今年48岁的李伏秋是“周周乐”忠实粉丝,每逢周五晚上,他都早早候场。他说,看“周周乐”是他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
群众文化活动多,文化活动载体多,活动载体精品多,是岳塘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岳塘区瞄准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坚持“繁荣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该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平台打造上规模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首先要有场地和平台。近年来,岳塘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打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目前,岳塘辖区内已有湘纺俱乐部、湘钢俱乐部、湘机俱乐部、电厂俱乐部、胜利电影院、横店电影院、市青少年宫、东方红广场等8处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场所,其中,室内活动面积就有20000平方米。今年,该区决定把位于板塘铺的原区政府办公楼进行维修和升级,建成区文化馆、图书馆。
此外,该区的17个乡、镇、场、街道均建有文化站和宣传文化中心,室内活动面积达3510平方米,其中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各个村、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84个,面积达3730平方米,集社区教育、文化指导、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免费向群众开放。
与此同时,岳塘区57个村的“农家书屋”已全部建成开放,每屋基本配备1000余种书籍、100余种音像制品和20余种杂志,为广大农民群众既提供了舒适规范的学习环境,开辟了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
队伍建设成体系
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岳塘区初步建起了以区文化站为主体,机关、部门、企业为骨干,村级为依托,社会文化爱好者为补充的队伍体系。短短几年,该区已组建了少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业余京剧团、业余花鼓剧团等4个业余艺术团体,共有演职人员206人,各类保留剧目和节目82个,其中区业余京剧团和业余花鼓剧团均为省百强业余剧团;成立了企校文化联谊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社建村街道文联和霞光社区文联等8个文艺团体协会,共有会员500余人;基层腰鼓队、龙狮队、文艺队、广场舞队等文艺团队133支,骨干队员11000余人。
队伍组建后, 岳塘区特别重视对其开展业务培训。除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外,还不定期对乡镇农村文化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文艺专干培训班,累计培训500余人次。为激发文艺宣传骨干的创作热情,区里每年还拿出10万元,对文艺创作、新闻宣传等人员进行奖励。
内容丰富有特色
两年一届的艺术节是目前岳塘区规格最高、技艺最精、内容最全的艺术盛会,也是该区群众文化工作的特色之一。今年6月下旬,岳塘区结合建党90周年举办了为期10天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从机关到街道企业,从干部到工农学生,最小的演员仅4岁,年纪最大的合唱队员为83岁。
抓住传统节日,开办群众文化活动是岳塘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又一特色。每年正月十五,文艺演出、观灯、猜谜、舞龙等闹春活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会已成为岳塘区的文化品牌。
此外,岳塘区顺应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慰问演出20余场,书写春联1000余幅,惠及群众5万人次,实现了文化演出在农村基层的全覆盖、常态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今年,岳塘区还组织开展了“红色电影进村组(社区)活动”,按照“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拟在全区21个村、58个社区集中放映红色电影1200多场,目前,已放映600多场。
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岳塘区初步形成了“区级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乡镇街道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服务天天见”的格局和特色,有力地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陈爱民参加指导岳塘经开区党工委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湘潭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千灯万福 点靓岳塘”2021岳塘区元宵节灯展活动拉开帷幕
岳塘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确保“十四五”全区“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陈爱民督查杨梅洲大桥及南引线(扩征)征拆项目情况
陈爱民带队督导元宵节灯展相关工作
岳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学习
岳塘区住房城乡建设及城市管理新闻媒体通气会召开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