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塘与我--岳塘区建区三十周年有感
2022-11-23 11:30:03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罗纳新         

文/罗纳新

1992年湘潭市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撤销原河东城区的岳塘区、板塘区和河西城区的雨湖区、湘江区及郊区,以湘江河为界建立了河东地区的岳塘区、河西地区的雨湖区,结束了原有5个城区的建制,合并成2个新的城区,当时称之为“撤区并区”。一晃三十年已过,伴随着新岳塘区的成立和发展,作为在岳塘土生土长、年过半百的我,感慨良多。

合区成家

区划调整后,湘潭市河东地区206平方公里均属于新岳塘区管辖。原板塘区(社建村办事处、建设路办事处、五里堆办事处、易家湾办事处、马家河办事处、滴水埠办事处),原岳塘区(书院路办事处、下摄司办事处、中洲路办事处、岳塘办事处、东坪办事处),原郊区的霞城、宝塔、板塘、荷塘、昭山和仰天湖、红旗农场等11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2个农场组成“新岳塘”这个大家庭。随着大家庭的建立,我也组建了我的小家庭,充分包含了“三区”的“概念”。

1988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原郊区荷塘乡的中学任教,两年多后调入原板塘区环保局工作。随着新区的成立,单位更名为岳塘区环保局,办公地点随即从板塘铺搬到了晓塘路上的原岳塘区政府。

由于当时湘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雨湖区,很多原郊区的工作人员都选择在新的雨湖区工作,导致新的雨湖区在安排在职干部时“僧多粥少”。为了在人事安排上能够有缓冲的时间,雨湖区向市里提出将部分待安排的在职科级干部选派到市委党校学习一段时间。市里从全局统筹考虑,要求岳塘区同时安排人员参加党校培训。当时的岳塘区委组织部为了更好的培养年轻干部,几乎全部派出的是非领导职务的年轻人。这个培训班的名称也很特殊,叫做“市区干部培训班”,全班50来人,新的岳塘区和雨湖区各占一半,而我有幸成为了新岳塘区最早在市委党校参训的干部之一。在为期半年的培训过程中,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班上年长同学们的鼓励支持下,我积极与区人事局的一位年轻女同志(合区前为老岳塘区人事局干部)走到了一起,也成了湘潭市委党校的一段佳话。几个月后,我们很幸运地分配到一套别人腾退出来的房子,虽位于六层顶楼,但在那个还没有普及商品房的年代,刚结婚就有自己的房子,实属幸运。在举国欢庆伟大领袖毛主席百年华诞不久,我的小家庭也正式宣告成立。

合区后,市里将宝塔乡及霞城乡的葩金、新造等村从岳塘区划出,成立了湘潭高新区。后来,从板塘乡划了几个村与马家河街道办事处整合成立了双马镇,将易家湾街道办事处与仰天湖农场及荷塘乡新南村整合成立了易家湾镇。

世纪之交,岳塘区委区政府以举全区之力再造一个岳塘(主要是指税收)的决心,积极推进双马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余家。

随着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的建设推进,昭山乡和易家湾镇划出去,成立了昭山示范区,后来昭山乡和易家湾镇合并为昭山镇。板塘乡和双马镇(包括双马工业园)划给高新区,后来改设为板塘街道办事处和双马街道办事处,而宝塔乡改设为宝塔街道办事处又划回了岳塘区。

2016年红旗农场改制完结后,设立了红旗街道办事处。不久,街道社区(村)统一整合,形成了目前河东片区11个街道(含高新区的板塘、双马2个街道)1个镇的局面。

三十年来,岳塘区这个大家庭在不断变化中发展前进,我的小家庭也在不断变迁中成长前行。

街道任职

1998年8月底,根据区委安排,我被提拔到东坪街道办事处任职副主任,离开了工作有9个年头的环保局。在环保局工作期间,我几乎跑遍了岳塘区的每一个角落,从湘钢的高炉到昭山玉屏的个体冶炼厂;从“噪声控制区”监测点的楼顶到塘边、田边的污染检测。为完成排污费征缴任务,经常需要到各个企业去“磨嘴皮子”,最多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跑了近二十家个体企业,才收了几千元。在单位我负责过局办公室、监理等部门的工作,在合区前的老板塘区,我还被抽调参与了最早的房改工作,历时近1年,以“小步提租”方式,将单位福利房开始逐步转向商品化。在工作得到领导、同事们认可的同时,自己也注重学习和提升素质,完成了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取得了环保工程师中级职称,入了党,娶了妻,生了女……似乎是踌躇满志地到基层任职。

然而,现实很“骨感”。刚到东坪街道办事处上任,就有老同志告诉我,现在是最困难的时期,以前街道的下属企业个个效益好,现在都不景气了,你怎么这时候跑过来了。等到发工资,我才有切身感受,虽提拔到副科级,档案工资加了,但实际发到手里的钱却少了。从板塘铺到东坪,每天用月票挤5路公交车上下班,中餐还要自己解决,一下子就面临经济的窘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午吃饭的问题。同事们告诉我,前任书记早已经准备好了锅碗瓢盆燃气灶等全部设施,还从未启用过。我带头提出实施午餐AA制,做菜我负责,街道几个年轻的女同志负责洗菜、收拾,另请一位由下属企业安排在街道做事的大姐负责采购,我们的自助食堂迅速开张,“生意”红红火火,书记主任都到食堂来AA,租用街道四楼办公的区水利公司的同志也来搭伙,中午一大桌人就餐,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融洽了同事感情和上下级关系,其乐融融。

彼时的我,刚刚三十而立,工作很积极,把街道历年来可以追索企业管理费的事情应承下来。有一次,从一位年龄较大的私企厂长手里接过由许多十元、五元面值人民币拼凑起来的三万元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若非职责所在,还真是不忍心。但工作即责任,通过法院规范程序,我将所有的任务全部执行到位。

东坪街道的万福居委会(当时还没有社区一说),是一个很特殊的居委会,是1980年由霞城乡万福副业大队成建制转户过来的。湘潭市大概有6个这样的大队(后来叫村),岳塘区仅此一个。每年为了“农转非”的户口指标,闹得不可开交。在矛盾最激烈的一段时期,我兼任该居委会的支部书记,每天在街道办事处旁边吃过早餐后,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赶到万福处理工作,顺利的话,中午可以赶回街道吃中餐,下午再处理其他工作。度过了那个异常艰难的半年时间,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毅然决然地告别了“钟爱”多年的烟、酒、槟榔。

税收工作是当时比计划生育还更被看重的事,完成得好,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才可能保证街道财政的基本运行。经常是分组分片、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不放过辖区内每一个营业点。还要积极“扩张”,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资源”优势协税护税揽税,确保个人任务和街道任务的超额完成。

在东坪街道工作期间,我发现岳塘区有三条街的居民相对较困难。东坪的“横街”,易家湾的“直街”,还有下摄司的“半边街”。主要是这些地方的居民及子女,普遍是在一些小的集体企业就业,效益差,垮得早,经济状况确实较差。

来到湘纺

当年街道行政区划设置有一个特点,由于大企业多,于是就特设了几个街道与几个大企业一对一匹配。岳塘街道主要服务于湘钢,中洲路街道服务于湘机,而社建村街道就是为湘纺而设的。刚到社建村街道工作,碰到湘纺人一起交谈,你说你是办事处的,他会问你是广州办事处的还是上海办事处的,湘纺当年在广州、上海、长沙等城市都设立了办事处,对基层政府的街道办事处知之甚少。后来,随着社区居委会的建立和发展,社区、街道办事处在大企业职工居民心中才逐步有了概念和地位。

社建村街道当年还有大量的90年代中期自办企业时遗留下来的历史欠账,直到我任街道行政主任后的第二年才全部还完。我考虑的出发点很简单,一个基层政府机构的人,冷不丁的有人追着你要账,实在是感觉“有损形象”。因此,我想方设法地处置那些陈年老账,比如当时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敏锐地发现了一处商机,牵头协调组织做好了板马路边最后一栋旧房子的改造开发项目,补齐了银海花园小区(湘纺留守机构利用原湘纺资源牵头开发的小区)的一角,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湘潭纺织印染厂始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在湘潭最早开工新建的国营大型企业,1954年投产,1958年与上海内迁的两家企业合并后正式命名为湘潭纺织印染厂。曾经的十里纺城,机器轰鸣,为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确凉”衬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着时尚的潮流,“中国虎”品牌蜚声中外。当时在环保局工作的我,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但湘纺的“纱妹子”每月能挣三百多,且物资福利都相当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劳动密集型的国有纺织企业首先受到冲击。1998年8月,湘纺宣告政策性破产,2006年元月将资产整体拍卖,进行职工安置。在资产拍卖的前后,以退休人员为主的湘纺职工一直“坚守”企业大门近10个月。政府、企业尤其是企业职工在破产安置过程中,经历着一场“剧痛”,街道、社区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生活物价上涨较快,待安置职工的安置标准不高,且就业技能单一、再就业质量并不理想,职工困难群体不断增大。各级领导、社会各界都想方设法为困难职工想办法,最艰难那两年的春节前,我们找到省民政厅,争取到价值数万元的米、油等救济物资发放。

与湘纺人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的同时,社建村街道、社区一班人不畏险阻,艰苦创业,把所有社区的办公用房都新建达标了。当时的5个社区中有4个经多方筹集仍然资金不足,都是社区主任带头,工作人员大家凑钱,保证工程如期完工验收,涌现了许多感人故事。街道的办公用房面积也不断扩大,在龚家浸的路边全资新建了一栋四层办公楼,基层政府的形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06年的板塘铺,除了湘纺的破产安置,还有板塘大道改扩建工程的启动值得一提。这项工程是岳塘区主动向市里争取的,据说也是我市首次将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交由城区负责。首要任务就是征地拆迁,这也是板塘铺区域第一次有如此大规模的拆迁。社建村街道表现亮眼,在涉及原湘纺不同主体的公产房的拆迁事项上,率先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全局的主动。随后几年的项目开发进展也比较顺利,先后建成了阳光尚城、东信花园、铭扬世家等小区,湖南玻璃厂破产改制拍卖后,又建成了芙蓉世纪城小区,板塘铺地段的107国道两厢面貌彻底改观,城市品质大大提升。

2007年底,组织上安排我接任社建村街道党工委书记。2008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区委送来了新任行政主任,在欢迎新主任的发言中,我畅谈了自己的些许感想,至今记忆犹新。我从1998年刚到东坪街道任职时的一名“新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现在的“新班长”,我一定履行好“班长”职责,带好班子队伍。

刚任书记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冰灾,现在的岳塘区行政中心就是在冰灾时入驻办公的。之后还处理了冯家浸、龚家浸的地质灾害。利用冰灾灾后重建政策,及时将锦湘公司(市棉麻烟茧公司改制后设立)宿舍院内危房予以拆除新建,采取的以面积换面积的办法,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然而,再多的难事,都没有湘纺的事让人揪心。面对日益困难的职工居民,街道强力推进低保户申报工作,一年下来,街道低保户的数量从年初的一百多户增加到了年底的七百多户,有效缓解了职工困难,而我觉得更多的是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了广大改制企业职工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又回湘纺

2011年8月我调任区重点办(当时是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任,而在一年前针对湘纺、湘缆、湘锰三家大型国有改制企业的社会事务移交问题,市里决定分别由岳塘区和雨湖区成立三个社会事务中心来统筹处理,过渡期5年。当时分管工业的一位市领导曾讲过,湘纺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破产改制企业,资产处置得最彻底、职工安置标准最低、遗留问题最多。在成立事务中心时,要求岳塘区必须安排副县级干部任湘纺中心主任。湘缆、湘锰两个中心于2011年初即已成立,而湘纺中心直到8月我调任区重点办还没有正式组建起来。之前,为了更好地配合工作,市改制领导小组任命我为湘纺改制队副队长。后来,即使调离了社建村街道,在组建湘纺中心时,我仍被任命为中心副主任。

也许真的是有缘分,亦或许是躲不开的责任,在重点办工作,湘纺的事仍然成为了我工作任务的大部分。当年7月的甬温高铁事件后,全国的铁路项目迅速降温,长株潭城铁项目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重点办的工作压力不大。而湘纺的工作,随着中心的成立,办公场地的装修整理,相关事务的接手,人员的整合和工作的磨合,事务繁杂。就在这个时期,以湘纺70岁以上退休老干部牵头的诉求群体与之前的几个诉求群体走到了一起,把一些相关合理诉求与改制过程中的问题诉求联系在一起,不稳定因素逐步升级。2012年7月底,时任区长亲自到湘纺召开会议宣布我接任湘纺中心主任。年底针对湘纺问题,区委主要领导提出来中心主任和社建村街道书记要由一人担任。这样,我又回到了湘纺,任社建村街道书记兼湘纺中心主任。

面对一团乱麻的局面,由市经委及改制办、国资委、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市级专班,每个工作日都在湘纺接谈群众诉求,解决了不少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业委会选举工作分小区有序推开,银海花园小区率先完成了选举和资产、事务的移交;湘纺主体宿舍区部分,顶住重重压力,也顺利完成了选举,由广大职工群众选举产生的新纺家园业委会,顺利接管了物业管理资产和房屋维修资金,签约了新的物业公司进驻服务,多年没有整修的屋顶有序地开始全面整修。由湘纺工作队牵头的电视台集资款的清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4栋128户大板房危房住户在上户不到20天内全部腾退房屋。包括工会资产在内的公益性资产,全部收归政府管理。

在全面清理湘纺改制遗留问题、全面接收湘纺社会事务过程中,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4月,在湘纺文化宫举行了1500多名党员的成建制移交大会,湘潭电视台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报道。市电视台在近一年时间里,多次播放了“罗书记找党员”的专题节目。在湘纺老党员、老领导的呼吁和推动下,东信公司将原湘纺医院资产全部移交给了岳塘区政府。时任湘潭市长胡伟林,专程到湘纺调研,高度肯定了我区的工作。

不久之后的人事调整,社建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调离,我身兼三职近一年。这期间,最值得称道的是,全街上下一班人齐心协力,顶住多方压力,奋战三个月,建成了锦湘农贸市场,一夜之间将“盘踞”在板塘铺纱厂街十多年的马路市场一举清空,湘纺群众和社会各界纷纷点赞。锦湘农贸市场不仅长期保持着我市农贸市场管理的样板形象,还为街道办事处赢得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些许感想

2019年我调任区人社局局长,真没想到,调到了妻子年轻时曾工作了17个年头的地方。又一次经历改革,人社的职能减了、权力小了,但工作量却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社部门经办的都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大家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在这之前,在区科工信局工作了一年多,把湘纺最后移交我区的两家集体企业改制的艰难任务完成,还抽调参加板塘片区一号地块城市房屋拆迁一线工作。在区委政法委任职常务副书记分管负责了维稳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通宵加班成为了常态,“勤快人在哪里都搞不赢”,一些熟悉我的同事有时这样戏谑我,我亦有同感。

​30年来,我工作过十来个单位,始终珍惜与同事们的工作缘分,相处融洽,在任职一把手的单位,没有人违法违纪。先后与我在社建村街道班子里共事的诸多同事,保持着青春的朝气和工作的活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奉献。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即将调整,我带领社保中心全体员工铆足干劲,做到“人歇机不歇”,不分工作日通宵达旦加班,“倒逼”市、区领导筹足4亿多元资金,确保我区可以办理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项目全部办结,群众利益得到了及时保障,大家都任劳任怨,如释重负。多少次工作中的艰难,使我深深体会到,“团结才有力量”,事业凝聚人心。

岳塘区工作的这些年,我尽力“坚持原则做好事”。一方面是将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充分用好;另一方面是尽可能为群众、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银海家政的王总,当年为了贷款1万元,要找一个公务员担保签字,到处奔波没着落,路过我办公室“诉苦”,当时只是街道副书记的我,要她拿担保协议出来看看,随即就签了字。她当时真的以为我智商有问题,后来每每提及此事,总是热泪盈眶。湖玻子弟戴同学,临近高考突发家庭变故,我们协调多方援手,助其度过困境、完成学业,在建军90周年二炮学院评选的10名优秀党员中,他是唯一学生代表,我想他现在一定在东部战区某个区域进行实弹演练。

转眼已是三十寒暑,岳塘的我已是满头白发。母亲从小告诫我“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让我始终能够保持勤劳善良的本性,不愿意“躲懒”“藏奸”,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哪个岗位都能积极努力工作。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诲,才有今天不懈奋斗的我;因为有了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名奋斗者,才有今天不断发展壮大的岳塘。今年,慈母八十寿,女儿出嫁了。我的岳塘正值30岁的青春好年华,新的体制改革在等“她”。真希望还能有青春作伴,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也希望有更多的岳塘年轻人接过吾辈的接力棒,在这个伟大新时代,激扬高歌,踔厉奋发,谱写出建设大美岳塘的崭新华章。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