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社交恐惧症:挣脱“被支配”泥沼是关键
2021-09-14 11:50:18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代朝宁         

​文/代朝宁

近期,“社交NB症”成为席卷各大平台的网络热词。在“社交恐惧症”以及其他各类恐惧症成为时代流行病的当下,这一群体杀出重围,成为令一众青年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头条百科对这一网络热词的释义是:指人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包袱和压力,彻底放飞自我。在他们以热络的交谈和游刃有余的互动成为活跃现场气氛的主力时,一部分人却在为避免参与团体聚会而绞尽脑汁想理由;在他们以十足的自信感占据视线焦点时,一部分人却在极力挣扎着逃离镜头与注视的目光。他们在任何社交场合均能如鱼得水的气场,令广大青年艳羡不已。这一热词的走红,也侧面印证了当下“社交恐惧症”人群抵触人际交往的焦虑。

同“社交NB症”一样,大部分人口中的社交恐惧症并没有达到深层次的疾病程度,医学上称之为社交焦虑障碍,比如难以融入新环境,难以同陌生人自如交流,难以自如应对群体互动等。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却囿于“被动社交”的囹圄,在应对工作生活压力之余,还要被动卷入到各类应酬之中。因此,尴尬、形式主义的无效社交被腹诽,很多人反而热衷于在“社恐”群体之中寻找归属感。

除此之外,社交焦虑障碍的出现与“媒介依存症”这一社会病理现象的普遍化不无关系。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部分网络用户尤其是青年用户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互动而回避现实的面对面交流。环视当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代已成为过往云烟,心照不宣地沉迷于各自的“屏幕世界”成为一些家庭交往的常态。同时,手机也成为大多数人在人群中赖以生存的免死金牌,无所事事地翻翻手机就能避过一场场尴尬到悄无声息的社交场面。人与人摩肩接踵的现代社会,却因为信息科技所产生的隔阂,使得独立个体成为渐行渐远的孤岛。“媒介依存症”所造成的社交焦虑障碍值得警惕,过度的逃避现实交往或多或少地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强对媒介的科学认识,努力开拓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用面对面交流的满足感抵消掉虚拟社会互动所带来的空虚感,避免被互联网支配和奴役。

回避社交也并非只会带来负面后果,反而能更好地将我们从生活的被支配者转变为支配者。有人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诚如斯言,违背自身初衷的或无意义的交往反而会拉低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社交恐惧症”又成为部分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他们得以保持着自己原有的交际轨迹,拒绝复杂,拒绝从众,用更多的时间沉淀自我、升华自我。将高质量独处的时间作为自己的增值期,无疑是破解社交恐惧心理的一剂良药:即便不去做八面玲珑的活动家,也依然能自得其乐。与此同时,不同的性格特质造就不同的遇事态度,难以在社交中游刃有余的人,可能会更擅长沉下心来应对较为枯燥的事务。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接纳自己最本真的模样,无需刻意迎合,把握好适合自己的社交尺度即是最好。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