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墓短视频”走红:疏堵结合是基层文保工作关键
2021-09-02 15:29:57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陈嘉仪         

文/陈嘉仪

近几年,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IP影视剧的热播,古墓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古墓题材的短视频。据《半月谈》官微报道,抖音上以“古墓”为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近4亿次,此类短视频内容较芜杂,既有探访作为景区开放的帝王陵墓,也不乏人迹罕至“野墓”的探秘之行。

 古墓题材短视频的走红一方面反映出大众对于文博题材的喜爱,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文化综艺节目的火爆也可以证明公众对于文博题材的确具有独特的兴趣度,但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走红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忧虑。这些探墓视频的受众大部分并非真正的“文物爱好者”,他们观看视频的原因仅仅是为满足自我的猎奇心理,而非欣赏文物或获取文物知识。这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心态,随着大量考古纪录片、文创综艺节目的涌现,文博在近几年快速大众化,但公众不满足于消费司空见惯的博物馆及开放参观的陵墓,而是转向追求更加新奇、刺激的探秘、考古过程。

正是受到这种“消费主义”的指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古墓题材的短视频拍摄领域。此前河北邢台广宗千年古墓群的发掘现场就曾引来直播狂欢,为了拍到考古现场,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主播们“各显其能”,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站在汽车车顶。有网友调侃“拍视频的比考古的人还多”。的确,这种直播狂欢不仅可能干扰正常的考古工作,而且大部分主播并非真正关心古墓发掘情况,只是为满足网友的娱乐化心理以此吸引流量和眼球。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许多探墓博主也如追逐热点的网红主播一样,并非专业的文物研究人士。他们大多以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对墓葬结构和文化进行解读,因此许多相关短视频对古墓知识的讲解较为浅显甚至会有误导公众的情况。除此之外,探墓者拍摄的不少野墓实际上已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非专业人士私自探索古墓极易造成墓葬本体以及墓葬内文物损坏。

探墓视频的走红实质上也反映了基层文保监管工作的缺失。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全国行政机构改革中,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上总体得到了加强,但市县级的文物行政机构和编制被大幅撤并整合。许多地区基层文保队伍的萎缩导致监管的乏力。私自探访古墓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社会对于文博考古知识的需求也应顺势而为。一方面要改变当前基层文物保护部门人手力量不足的局面,加强监管防控;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法规和制度,及时对损坏文物的行为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可以对真正热爱历史文化的短视频拍摄者进行专门的训练,引导他们普及专业科学的文物知识。疏堵结合,方能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向公众有效传播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