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按下“静音键”
2021-08-27 17:19:54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代朝宁         

文/代朝宁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天津、兰州、武汉等城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定,明文禁止地铁上外放声音。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明确地铁静音规则,用各项细则规定为地铁噪声按下“静音键”。由此可见,营造安静的车厢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守则的推行能否真正“落地”仍有待商榷。

晚班后乘地铁归家,满心疲惫地享受片刻的宁静,闭目消化生活的艰辛,却被一些乘客讨嫌的手机外放音惊醒,播放者沉醉于自己的电子狂欢,对周围乘客的疾首蹙额视而不见。如今,禁止外放声音的宣传告示业已张贴,执法工作人员巡逻不停,数道如炬目光在车厢里潜在发挥制约力量,“外放狂魔”在规则的制约下噤声,在道德的逼视下缄默,地铁喧嚣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然而,有的乘客仍在担心仅以法规而并非法律的手段并不能真正地约束外放行为,提倡严格的硬性法规取代柔性劝导。诚然,寄希望于守则的实施、执法人员的巡逻劝导和乘客自发的监督,地铁上的外放声音就此消失是不现实的。但用涉及“处罚”和“严惩”等词条的法则来处置无疑过于不近人情。

地铁上的开外放者不止是刻板印象中的低素质者。一些老人常常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或耳朵不灵而打开外放音,也有一些人在不明新规的情况下误开外放音。这时候最合适的做法是执法人员和旁观人士的告知与劝导,而并非严格的惩罚。一味强调严格执法无疑是“一刀切”,将一些有特殊情况的乘客纳入惩罚之列,无疑是悖理违情。

地铁上人员流转,高峰时段往往人满为患,执法难度极大。执法人员的巡逻并非长久之策,而是在守则新发期的规则推广者。执法人员的巡逻和劝导,不只是为了及时纠正违反规则者的行为,也是对其他乘客的警醒和约束,以期实现一种社会共识。时间仓促、空气稀薄的地铁空间显然经不起日夜巡逻的“折腾”,让禁止外放声音的法规成为一种习惯和社会共识,才是让外放音彻底消弭的万全之策。

地铁车厢是一个公共空间,在此以噪音干扰他人的正常乘车,给他人带来精神负担,违反了公序良俗。我们要让“地铁车厢静音”在公民的认知里形成一种意识,让在地铁车厢上安静文明乘车成为一种社交礼仪和一种习惯。地铁禁外放,既需要规则的保驾护航,更需要每个人心悦诚服地的共同遵守。所有规则的推行也理应如此,只有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认可与遵守,规则才能被真正外化于行动。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