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步伐:让思考力和理性回归
2021-08-18 11:58:37          来源:岳塘新闻网 | 编辑:陶妞 | 作者:代朝宁         

文/代朝宁

电子设备的可接近性,无疑让深度思考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很多人在互联网的信息轰炸下丧失了思考能力,海量的信息被机械地填充进大脑,却让我们心安理得地遗忘了辨析和质疑。在热点事件面前一拥而上,先于官方消息发表观点、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已经成为常态。

在纸质阅读的时代,我们总习惯于仔细阅读完新闻后再思考自己的看法,而在社交媒体大热的当下,我们却总是率先翻到评论区去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观点,给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寻找一个可供对号入座的意见群落。浏览优先度越来越高的评论区里,可以有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也可以有顺势而为的义愤填膺,而这些片面却海量的意见,正在成为一个个缺乏思考者奉为圭臬的真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在与理性永恒的斗争中,感情从未失手。”在新闻速死的时代,真相逐渐失语,在情感共振所引发的舆论热点中愈发次要。大多数人自诩群体即正义,却用千篇一律的话术和极端的情感,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舆论屏障,将遭受群体质疑或者伤害群体尊严的声音隔绝在外,从而上演一幕幕的“沉默的螺旋”图景:多数“感情充沛”的意见在点赞量颇高的附和声中被推向注意力的中心,少数负隅顽抗的理性观点在被漠视的情况下被迫消亡在我们的视线中。

在思考力缺失的时代,关于一些事件的脑补却从未停止。在舆论酝酿时期,群体的想象力裹挟着太多的非理智情绪,难免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当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言论占据制高点时,大多数人不再关心事实的真相,只关心自身情绪的宣泄和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面对真伪难辨的舆论环境,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难以避免地偏听偏信。我们所能做的最简单的动作,就是既不阻碍和批判别人的发声,也不为群体情绪的酝酿而推波助澜。不因一方的短暂失声而妄加揣测,也不因另一方声泪俱下的情感输出而成为自我感动的舆论制造工具。在后真相时代,我们要学会辨析信息真伪,也要学会抵御泛滥的情绪,杜绝刻板思维和标签化信息处理。始终将权威的结果作为自己思考和发声的论据,不屈从于社交媒体“情绪化舆论制造”的逻辑,始终坚信真相、捍卫真相。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